補習班-補教網TOP1

補習生活化報導:公立國中小也開辦雙語學校,學費一年5千元

補習班-補教新聞特別報導:過去,雙語學校等同於私校專屬配備,要付出高額學費才能接近。如今,公立國中小看準這項少子化時代的招生利器,也陸續開辦雙語學校。他們如何突破經費與人力限制,在市郊或偏鄉,展開一場雙語教學實驗? 位於中壢、平鎮交界的桃園市義興國小,107學年度起正式為全市第一所公立雙語國小,每週有1/3的課程用全英語授課。由於第一年上路,選的是體育、生活、綜合等科目融入教學,目的是先讓國小學生聽到英語不害怕、看到外國老師敢開口,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用英文,而且覺得英語學習是件「好玩」的事。 義興國小校長馮立縈表示,校內具英語教學專長的專任教師有9名,再加聘外籍教師3名,師資足以因應全校29個班的英語授課時數。未來除了國語之外,每一科都能用英語授課,低年級數學在下學年起也可以加入。 這樣的英語融入教學模式,正在六都之一桃園市,展開一場全新的實驗。馮立縈校長不諱言,過往家長會送孩子考國小英語資優班,但畢竟只有少數學生能考得上、享有外師教學等豐沛資源;如今在市府經費挹注下,陸續開辦公立的雙語學校,「百分之百是招生利器」,今年義興國小一年級就增開了1班,有不少學生從中壢、楊梅越區前來就讀。(看更多: 政院推2030雙語國家政策 國中小英語、部分科目全英文授課) 雙語行銷有利招生,桃園市輔導公校轉型 桃園市政府從105年至今,陸續輔導4所國小試辦、轉型為雙語學校,這4校有的是位於殯葬區附近,招生困難;有的是要分攤鄰近的熱門學校過多生源,必須創造亮點;共同之處是家長一聽到「公立雙語國小」會眼睛一亮,在擇校時列入優先選單。 「雙語行銷有利於學校招生,何況是用公立學校的收費標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鄭凱仁分析,接近高鐵站的青埔國小,已從一個年級4班,爆增到10班,超過學校負荷,為此教育局趕緊在同學區內規劃另一所青園國小,也是走雙語路線,來滿足家長需求,未來兩校共可招收最多72班學生。 雙語學校這招牌雖然好用,但也有兩大難關必須克服,分別是: 1. 雙語授課門檻要達到1/3。 也就是說,除了英文科之外,至少還要有3、4個科目以全英授課,多數學校會先從體育、音樂、美術等藝能科開始。這也表示原本的任課老師要加強英語能力,必須協同外師教學和參與共同備課;而外師在雙語學校不能只教英文,要培養第二專長才行。 2. 原校任教的本地老師要願意投入配合。 外師所領的薪資較高,平均是本地教師的1.5到2倍,因此目前各縣市政府多以專案方式聘請,且有名額上限,不可能長期、無限制的聘請外師。協助雙語課程規劃的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說,本地教師必須願意配合與增能,不只是在課堂上替學生翻譯或擔任助教的功能,這項計畫的長期目標是在外師如同「輔助輪」的陪伴下,逐步讓原任教老師接手,未來也可以用全英語教授各科內容。 如何克服這兩大難關? 在目前已上路的每一所雙語公校背後,都需要大筆的經費支持,和從校長到老師,希望改變、留住學生的危機意識。 以桃園市為例,專案通過的這4所國小,市府都訂有「至多可請外師4名」的上限,一名外師年薪約150萬元,換算起來一校每年最高可申請補助600萬元。這樣的預算雖無法和私校相比,但在公校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且要由市府逐年審核,同時展開本地教師的密集培訓,不能長期依賴外師做雙語教學。 偏鄉學校人口流失,更需要創造亮點 在都會區之外,教育資源相對欠缺的偏鄉,也希望透過雙語教學,讓學生有能力走出家鄉,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新竹縣峨眉國中位於偏遠山區,居民多從事傳統製茶業,人口長期外流之下,各年級都只剩1個班,全校學生大約只有50人,已經轉型為公辦公營實驗學校。但新竹縣非六都,預算有限,即使今年編入109年預算審查通過,也只能補助50至100萬元,為此峨眉國中只好自籌經費,向企業、校友等募款。 峨眉國中校長陳姿利說,偏鄉沒人也沒錢,只能靠一群有熱血、想改變的老師,先放下自己對開口教英文的恐懼,和學生一起邊做邊學,「老師開放的心胸,是這個模式能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