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補教網TOP1

補教新聞:108新課綱系列│高中關鍵變化:從標準化「套餐」學習 轉向個人化「自助餐」

補習班-補教網新聞特別報導:新課綱對學校現場影響最深、改變最大就在高中階段,包括選修課學分增加、學習歷程檔案對升學影響提高,意味著將來高中生要更清楚自己對什麼有興趣、擅長什麼。 最新108課綱動態報導隨時更新,點此進入 改變1:學習歷程檔案變重要。 高中六個學期的學習歷程檔案,會在申請大學的第二階段比重提高到50%以上。學習歷程將和紙筆考試分數一樣重要。 改變2:新增彈性學習時間。 在彈性學習時間,不再需要全班一起行動,每個人可以選擇上這個時段學校開的課,也可以選擇不上課,完成自主學習計畫。 改變3:新增「探究與實作」必修課。 學生必須從發現問題開始,提出假說,再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說,最後發表實驗結果。這將是未來自然科大考的命題趨勢。 -------------------------------------------------------------- 在新竹竹東高中的自然實驗室裡,各組學生對著桌上的電腦和實驗儀器時而討論,時而沉默,三至四名老師在實驗室走來走去,一旦同學有問題便停下來與他們討論。如果沒有經過解釋,很難理解這些人在做什麼,在上課嗎?但是沒有老師在台上講課;在做實驗嗎?但是每組學生操作的儀器又不同。這是竹東高中的探究與實作課,先由老師訂出了一個風力發電的研究方向,要學生設計出「能在最短時間產出最大功率」的風力發電機,之後便交給各組學生拿著儀器開始實驗。沒有相同的實驗儀器,也沒有食譜式已經寫好「一、二、三」的實驗步驟,每組人用各自的方式設計實驗流程、解讀實驗數據,這樣看似不在上課的課程,將是未來學習的樣貌。 一○八學年開始,新課綱在學校現場影響最深、改變最大的會是高中階段。新課綱的精神很重要的宣示是,要把學習權釋放給學生,也期待更多整合式的學習,讓學生不只具備知識,還必須懂得運用知識,進而培育對社會有感、主動參與的未來公民。 各校可依特色開不同課程 儘管未來高中生的課表看起來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是內容其實已大不相同。首先,一○八課綱大幅降低高中的總學分,從原本的一九八學分,降為一八○學分,減少了十八學分。這十八學分的時間挪成做彈性學習時間,沒有評量、考試,希望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但也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更有想法,主動出擊。其次,在這一八○學分裡,選修課的學分數也比過去高,比重占三分之一。 過去高中的選修課很少讓學生選,學生多是「套餐式」的學習,只要選了類組,背後就有整套的選修課直接給學生。但在未來,選修課的內容將非常多元,成為「自助餐」,學生有選課的權利。未來的選修課會有兩種,一種是加深加廣的選修課,另一種為多元選修課。前者與學科相關,後者就交由各高中規劃,依照學校特色發展課程。 由於選修課在各校的課程不同,修課紀錄也將會影響高中升大學的學習歷程,成為大學重要的參考資料。以高雄前鎮高中為例,學校有二十二門選修課,其中在自然領域就有天文攝影、生活化學、生物萬花筒等。在天文攝影的部分,會結合校內的天文台,讓學生在課堂完成後,拍攝一張屬於自己的天體照片。這樣的課程對於未來要申請地球科學、天文物理等校系的學生就非常有利。總體來說,高中面對的三個重要課程改變如下: 修什麼課會影響大學申請 生涯探索,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擅長什麼,在未來的一○八課綱裡,不再是個口號,而是學生必須起而做的行動。新學年的高一新生,從高一開始就必須準備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未來申請大學時,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會在申請的第二階段比重占到五○%以上。現在申請各大學占比則為○%至五○%,學習歷程檔案的占比未來將提高很多。 學習歷程可以視為目前申請大學的「備審資料升級版」。以前,申請大學的備審資料多是學生高三下學期,考完學測展開申請大學手續後,才匆忙開始收集三年來的競賽表現、社團、志工服務等;但是因著高中課程改變,學習歷程將改為每一個學期上傳資料,且內容也規定為六大項:基本資料、自傳及學習計畫、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及其他。其中最關鍵的是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 「修課紀錄」指的是高中生涯六學期內,所有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學業表現,也因為各校的選修課不盡相同,學生選了什麼課便展現個人的興趣與能力,這些選修課也會成為大學重要的參考依據;「課程學習成果」要有具體的作品,而且一定要是課堂裡完成的作業或報告,包括文學創作、實驗過程紀錄或立體雕塑等都可以列入,經過學校老師認證後上傳至資料庫。 高雄前鎮高中教務主任林百鴻舉例,想要申請國文系的學生如果在修課期間完成了一部小說,或是想要申請建築系的學生在修課期間設計了一座模型等,都會呈現在未來的學習歷程裡,作為申請大學的重要資料。清華大學教務長戴念華也以清大材料系舉例,如果高中三年只修了部訂必修的自然科學課,卻沒有選修化學、物理,或是只求低分過關,「像這樣的學生恐怕不適合我們科系。」 108課綱在高中的最大改變是把學習全是放給學生,期待更多整合式的學習。 彈性學習時間可以不上課 彈性學習時間是一○八課綱新加入的重要精神,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在彈性學習時間,學生不再「全班」一起行動,而是「個人」行動。學生可以選擇上課,也可以選擇「不上課」,選擇變得更多元。 彈性學習是一門沒有學分也沒有評量的課,學校可以在這個時段開課,但課程局限在「充實(增廣)」或「補強」的教學,提供學生選擇。譬如想增加國文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國文充實課程」,國文程度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國文補強課程」;但是選擇權在每個學生手上,學校和老師不能替學生選擇,更不能規定全班要一起上課。 台北市建國中學教務主任蔡哲銘表示,建中在彈性學習時間上就規劃了三種「微課程」給學生,譬如跟台大、政大、實踐等大學合作的選修課程;以及跟北一女、附中、成功高中、中山女高等校合開的跨校選修;或是單純校內老師開給建中生的課。這些課程不是學科學習,還有更多像是電影與文學、線性代數、基改食品、正向心理學等。 除了上課內容彈性,彈性學習時間也提供學生「不上課」的選項。林百鴻表示,自主學習不同於過去的自習課,必須是有目的的學習,不是各自寫作業而已,學生必須繳交自主學習計畫,學校是提供資源和場地的角色,由學生自主決定想要完成的任務。 探究與實作課不只做實驗 探究與實作是一○八課綱下的新課程,看似一種實驗課,卻比實驗課更豐富。林百鴻表示,過去自然科的實驗課多是在驗證課本的理論,以及熟悉實驗器材的使用,「譬如老師在課堂上講完牛頓運動定律,學生也從課本上明白可以用滑車懸掛砝碼的方式來驗證牛頓運動定律,之後就會由老師帶著全班到實驗室做滑車實驗。」但是在探究與實作課,並不是這樣的實驗流程。 「探究與實作課要求孩子從觀察開始發現問題,提出假說,再設計實驗去驗證假說的對錯,最後也必須要發表實驗結果,」林百鴻說。 新竹竹東高中在課綱上路前就率先提供高一生探究與實作課程。在這堂課上,先由老師訂出了一個風力發電的研究方向,要學生設計出「能在最短時間產出最大功率」的風力發電機。學生先是透過討論發想可能影響發電功率的因子,包括扇葉數量、磁鐵數、線圈數等,再各自分組做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各組面臨不同的難題,都得自己解決問題。譬如操作磁鐵數量的組別,忘了每次測試必須拿掉一個磁鐵;又或是操作扇葉的組別一不小心讓扇葉飛了出去。除了各種狀況,學生也要同時思考如何使用實驗數據,是要取數據的平均數或是最大、最小值?種種情形都有賴學生討論與思考,老師則會在教室內走動,協助學生討論,但是並不會主動解決學生的問題,也不會給答案。 課程的靈魂人物、生物教師韓中梅表示,探究與實作重視實驗過程,學生從設計實驗開始,明白科學研究的流程,培養科學素養,「學習憑證據說話,學習有邏輯的推論。」 依性向選高中為自己加分 面對一○八課綱在高中的改變,其實也代表著大學入學的申請,在國中生選擇高中時就已經開跑。尤其是各高中的選修課,關係到未來學習歷程的修課紀錄,學校可以帶著學生做專題,或是融入在地文化的學習,又或是強調品格教育的道德課程等。看似與學科無關,卻關係到升大學要用的學習歷程。舉例來說,如果是科學性向強的學生,正好進入的高中有提供科學類的校訂課程,這些修課紀錄便會有利於升學,獲得大學青睞;又或是學生想申請人文科系,剛好學校有在地文化與鄉土民情的相關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歷程也是加分。因此,國中生在選校時就要先留意個人性向與高中校訂課程的相關性,才能在未來替自己加分。補習班-補教網-補習生活真重要